1998年3月2日
1997年,在省委、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,全省上下認真貫徹黨的十五大會議精神,按照年初確定的“穩中求進,注重效益”的指導思想,以加快農業產業化建設和解決工業經濟效益問題為重點,積極推進經濟體制和經濟增長方式的兩個根本性轉變,全省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,“九五”開局的良好勢 頭得到了鞏固和發展。
一、綜 合
全省國民經濟在低通脹環境下,繼續保持較快發展。主要宏觀調控目標基本實現。
宏觀經濟運行正常,穩中有進。初步統計,全年全省國內生產總值1450.4億元,比上年增長9.5%。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75.1億元,下降O.6%;第二產業增加值570.l億元,增長9.7%;第三產業增加值505.2億元,增長l7.5%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5515元,按可比價格計算,比上年增長7.9%。
產業結構繼續調整,第三產業得到進一步加強。在國內生產總值中,第一、二產業比重下降,第三產業比重上升。全年一、二、三產業增加值的比重分別由上年的28.1%、40.6% 和31.3%變為25.9%、39.3%和34.8%。
市場價格漲幅持續走低。全省全年商品零售價格比上年上漲1.8%,居民消費價格上漲3.7%,漲幅分別比上年回落3.3個和3.5個百分點(詳見附表1)。以通貨膨脹為代價實現經濟高增長的局面繼續得到了有效遏制,市場機制作用進一步增強。
扶貧扶困和再就業工程取得積極進展。各級黨委、政府采取多種措施解決農村扶貧、城市扶困和再就業問題。農村扶貧啟動“富民”、“科教”、“移民”三大工程,實施開發性扶貧,全年安排扶貧資金2.4億元。城市扶困和再就業工程得到加強。省本級建立了城市扶困基金和再就業基金,全省69個市(州)、縣(市、區)設立了專 門機構,9個市(州)和部分縣(市、區)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。年末全省城鎮新就業人員達11.18萬人,比上年下降lO.5%。全省全年下崗職工60.87萬人,其中共分流安置28.44萬人,占下崗職工總數的46.7%。據勞動部門統計,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.78%,實現了3%的計 劃控制目標。
宏觀經濟效益得到提高。全年全社會勞動生產率11713元/人,扣除價格因素,比上年增長11.8%。
全省經濟運行中同時也存在著不容忽視的矛盾和問題,主要是:農業基礎設施薄弱問題仍很突出;糧食企業虧損嚴重;工業經濟效益仍然不夠理想,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,停產、半停產企業增多,下崗待業人員增加,就業壓力增大。
二、農業
農業戰勝嚴重自然災害。全省各地面對歷史上罕見的旱災和風災,千方百計地把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,據抽樣調查,全省糧食產量達180.85億公斤,比上年下降22.3%。由于受市場供求和播種面積調整的影響,主要農產品產量有增有減(詳見附表2)。全年實現種植業增加值202.6億元,下降20.O%。
林業工作有所進展。全年完成造林面積6.3萬公頃,下降3.1%。全年實現林業增加值5.0億元,與上年持平。各地對林業投入進一步加大,對林業資源的管理、保護。土作也有新進展。森林防火工作取得了連續17年無重大森林火災的 可喜成績。
畜牧、水產業保持發展勢頭。全年實現牧業增加值141.1億元,增長25.O%;水產品產量13.2萬噸,增長9.1%。
農業生產條件進一步改善,農田水利建設有所加強。農業機械總動力達773.2萬千瓦,比上年增長7.6%;農用載重汽車0.9萬輛,增長6.4%;農用拖拉機32萬臺,增長8.9%。二松堤防 加固、鴨綠江、圖們江整治、洮兒河灌區及西部抗旱打井等工程都取得了進展,全年完成土石方O.2億立方米。
農業產業化全面推進。全省圍繞“三大一強”,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,種植業結構得到調整,高產型作物基本穩定,大型商品糧基地項目和商品糧基地縣建設取得積極進展。各地積極組織實施農業產業化,一批龍頭項目已初具規模,多種形式推進農業產業化建設的格局基本形成,帶動了基地建設、企業發展和農民增收。農業經濟單純靠種植業支撐的局面進一步改變。
三、工業和建筑業
工業生產持續增長,效益攻堅戰取得積極成效,效益下滑勢頭得到遏制?鄢卵b置因素,實現了盈虧相抵后不虧損的攻堅戰目標。全年完成工業增加值497.1億元,比上年增長1O.7% 。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完成250億元,下降2.3%;集體企業完成72.7億元,增長3.9%;其它經濟類型工業完成56.2億元,增長18.9%。
國有企業改革步伐加快。國有企業在爭取和用好國家優化資本結構試點政策,推進資本運營和增資減債方面取得實效。一批國有企業在資產重組中開始擺脫困境。“抓大放小”工作全面展開,全省已有1082戶中小企業實現改制。股份制改革也加大了力度。到1997年底,全省各類股份制。企業已達1.8萬戶。
工業經濟效益逐月回升。全年鄉及鄉以上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.1個百分點;工業產銷銜接水平提高,產銷率達95.3%,同比提高1.2個百分點;企業資產負債結構得到一定改善,全年資產負債率為68.97%,同比下降O.5個百分點;萬元產值綜合能耗為3.7噸標準煤,第一次低于全國平均水平。
產品結構有所調整,企業適應市場能力進一步增強。全省具有比較優勢和良好前景的石化、食品、醫藥、電子等行業增長較快,輕工、建材等行業生產下降,產品結構不斷向市場需要方向調整,技術含量高、市場需求旺的產品增長較快(詳見附表3)。全年新產品產值完成11.5億元,同比增長4.5%。
建筑業繼續深化管理體制改革,積極推進建筑工程項目招投標制。全年國有建筑業完成房屋竣工面積541.9萬平方米,比上年增長15.4%;施工工程個數為5718個,實行招投標承包的工程個數為1756個,單位工程竣 工3077個,其中優良工程938個。建筑業生產雖有所發展,但經濟效益不
甚理想,全年實現增加值73.O億元,與上年基本持平;實現利稅總額為4377萬元,比上年下降46.3%。
地質普查勘探取得新進展。全年完成區域地質調查O.3方平方公里,新發現礦產地19處,有5種主要礦產新增探明礦產儲量,地質勘查完成機械巖心鉆探工作量2.4萬 米。
四、固定資產投資
全省積極推進投資體制改革,控制投資規模,加強企業技術改造,集中力量保重點建設。
固定資產投資總量減少。全年全社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51億元,比上年下降11%,其中國有經濟投資293.6億元,下降8.8%;集體經濟投資l6億元,下降35%;城鄉個人投資41.4億元,下降l8.9% ;窘ㄔO投資179.7億元,下降11.9%;更新改造投資57.5億元,下降7.9%;房地產開發投資24.5億元,下降18.9%。 1/7 1 2 3 4 5 6 下一頁 尾頁 |